„Kille Wau“ hieß es wieder am Donnerstag, 20. Februar 2020, beim traditionellen Chinesenfasching in Dietfurt. Unter dem Motto „Kille Wau und Tscheimitschi Tscheng – wer hod an neuen Kaiser g’seng?“ zieht um 14.00 Uhr der chinesische Faschingszug mit vielen Gruppen durch die Stadt. Auch in diesem Jahr haben sich wieder hochrangige Gäste aus Politik, Wirtschaft und auch aus China angekündigt.
德国南部一个6000多人的小城,每年都会有一天变成“中国”。当地人认可“中国人”的身份,也为之骄傲。
重点:2020年2月20日下午2点
网址: www.dietfurt.de
资料:https://www.dietfurt.de/aktuelles/chinesenfasching_20192020-502/
德国上巴伐利亚小城迪特富特,这个只有6100名居民的地方每年都庆祝一次“中国狂欢节”,为期一天。每到这时,放鞭炮、舞龙、穿唐装,狂欢节变成了中国节日。同一般西方城市的唐人街庆祝中国节日不同,迪特富特的中国狂欢节基本没有华人参加,都是由清一色的、不会说汉语的当地人自己组织的。
该市的“官方语言仍是德语而不是汉语”。该市市长布劳恩笑着说:“不是不愿,而是不能。我们的中文太差了。”即便仅仅在狂欢节这一天也不行吗?“还是做不到。”
报道称,说中国狂欢节的节日地位,超过了欧美传统文化里的圣诞节,也许并不过分。圣诞节不在街上庆祝,不搞声势浩大的公开活动,而是在家里同亲朋好友度过,更具私人性、家庭性,狂欢节则是把表达的场地搬到了公开场所,手段也是极具夸张性,还给素不相识的人提供交往的机会,总之是一场社会活动。迪特富特人把这场社会活动搞得绚烂多姿,生动有趣。
如果平时来到迪特富特这个小城,也许感觉不到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居民同德国其他地方的人没有什么区别,吃饭还是使用刀叉而不用筷子,但细心的观察者会看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喷水池。布劳恩市长解释说,全市共有7个喷水池,其中有3个被称为“中国喷水池”,其中一个就建在市政大楼前。迪特富特市官方网站写道,这说明,迪特富特人不仅认可了“中国人”这一头衔,他们还为此骄傲。
布劳恩市长说,全市6000多居民中只有一位华裔,但该市除中国狂欢节外,同中国的联系相当频繁,每年夏天,这里都举行一个“中国周末”,友好城市南京会派来艺术家给当地人献艺。迪特富特市还有两家企业分别在南京和成都开有分公司。
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解释,从什么时候开始,迪特富特人有了“中国人”这一外号。该市的市志里从未有过这个提法。但零散的日历以及一些文献中,比如1869年的神父杂志里提到过迪特富特地区是“中国人区”——类似唐人街的说法。这说明,迪特富特的中国外号当时就已广为人知。
报道称,1928年,迪特富特人的狂欢节里第一次有了中国元素。吹奏班的乐手们首次穿着唐装公开演奏。1954年的狂欢节应该载入史册:人们在这一年狂欢节的“胡闹星期四”第一次选举了一名中国皇帝。此后,迪特富特的狂欢节“胡闹星期四”就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狂欢节。
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