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芬兰政府发布限制令,从9月30日起将禁止持有旅游签证的俄罗斯公民进入芬兰。芬兰成为俄欧盟邻国中最后一个“闭关”国家。芬兰外长哈维斯托29日称该决议的目的是阻止俄罗斯游客进入芬兰,并通过芬兰前往其他申根国家。 芬兰方面指出,入境限制基于《申根边境法》第6(1)(e)条,该条文规定,第三国国民不得被视为对任何成员国的公共政策、内部安全、公共卫生或国际关系构成威胁,才能入境。考虑到国际关系和安全等因素时,申根法律给予成员国在国家决策方面的自由裁量权。9月19日起,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波兰等与俄接壤的欧盟国家,停止向俄公民发放申根签证。
国际观察
【布拉格时报】第八轮对俄制裁吹响号角 寒冬之下欧盟内部分裂却尤为刺眼
日前,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尔(Josep Borrel)表示,欧盟外长们同意准备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 目前,欧盟27位外长正在纽约参加联合国世界领导人大会。据博雷尔表示,欧盟部长们已开始让其团队准备第八轮对俄制裁方案,目标是针对更多俄罗斯经济部门和参与俄乌冲突的个人。 欧盟部长们将在10月中旬举行下一次正式会议,制裁方案届时将进入讨论。 此外G7集团外长也宣布将进一步施加制裁,美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七国集团旨在进一步对俄实施有针对性的制裁。 第八轮制裁已在弦上,但欧盟的同仇敌忾似乎存在不小的问题。 极右翼或将改变欧洲 团结仍旧是欧盟的主要难题,但极右翼的力量正在扩大影响,这将带来更多的分歧。 最近,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等地出现一些民众集会,抗议欧盟各国政府的能源政策,极右翼力量也依靠这股抗议当局的风潮在欧洲大陆崛起。 本周日,意大利选举中预计将出现一个极右翼的领导人Giorgia Meloni。她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亲俄派的政治人物,有可能会影响到意大利接下来的对俄政策。 捷克共和国也迎来“反骨”,极右翼的自由与直接民主党在9月民调中首次排名第二,其领袖Tomio Okamura直接抨击捷克政府的能源政策罔顾了捷克利益。 他在该党的官网上称,从一开始就认为欧洲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是一件彻头彻尾的蠢事。一旦冬天结冰,欧洲将乞求俄罗斯的帮助。 瑞典的极右翼民主党在本月的选举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排名第二并将首次加入政府之中。 据匈牙利媒体周三晚间报道,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坚持欧盟应取消对俄制裁。欧尔班称欧盟制裁推高了天然气价格和通货膨胀,如果这些措施被取消,天然气价格将立刻下降50%,通胀水平也会下降。 欧尔班公开批评称,布鲁塞尔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将欧洲推入能源危机。 民众不堪其扰 周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上演游行示威,大约5000名抗议者走上街头,要求结束“小丑”和“叛徒”的统治,认为当局让民众背负了俄乌冲突的代价。 斯洛伐克的智库,公共事务研究所所长Grigorij…
【布拉格时报】美国加息致中东多国货币贬值、通胀高企
新华社开罗9月22日电 综述:美国加息致中东多国货币贬值、通胀高企 新华社记者陈梦阳 王卓伦 9月2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发(亚历山大·诺顿摄) 受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近期中东地区多国货币持续大幅贬值,通胀率不断飙升,对国民经济和民众生活造成严重冲击。 20日,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约为18.31比1,与一年前相比贬值超过50%,较今年年初下跌超过35%。 黎巴嫩自1997年起实行黎镑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政策,官方汇率一直保持在约1500比1,但黑市汇率近来不断下跌,19日跌至39000比1左右,再创历史新低。 同一天,叙利亚央行将叙利亚镑对美元官方汇率从2814比1调整为3015比1,当地黑市汇率则已达到4400比1。 即使在本币相对坚挺的埃及,过去半年来埃镑对美元汇率也下跌超过20%。 在本币大幅贬值的同时,中东多国通胀率持续飙升。土耳其统计局数据显示,该国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0.21%,创24年新高。突尼斯通胀率连续11个月上升,8月达8.6%,为30年来最高水平。以色列今年7月的年化通胀率升至5.2%,为2008年10月以来最高。 9月2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发(亚历山大·诺顿摄) 美联储近来不断加息是许多中东国家货币持续贬值、通胀攀升的直接原因。此外,一些国家自身经济结构脆弱,或者连年战乱政局不稳,导致经济增长乏力,更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 货币贬值、通胀高企对中东地区普通民众生活造成严重冲击。新学年开学之际,为孩子添置文具这一开支曾经微不足道,现在却让土耳其家长深感压力。一名两个孩子的母亲说:“所有东西的价格都翻了一番,所以我们只买必需品。” 今年7月宰牲节期间,突尼斯不少家庭不得不选择与亲友“拼团”买羊勉强过节。埃及开罗一家宠物用品店老板表示,存货恐怕将越来越少,因为店里许多商品都是进口的,随着埃镑贬值,高昂的成本令人难以承受。 牛津经济研究院新兴市场研究主管斯特恩表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处于经济危机的临界点,“美元如果进一步升值,将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布拉格时报】特拉斯称“已准备好按下核按钮,毁灭全球”
英国最近正经历激烈的政局变动,在约翰逊被逼辞职的情况下,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正努力朝着首相的位置发起冲击。为展现自己所谓的“强硬形象”,最近她多次发表耸人听闻的言论,日前更是将矛头对准中国,大肆炒作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公开声称如果她当选英国首相,可能将首次宣布中国对英国的安全构成威胁。不仅如此,特拉斯在竞选活动中还毫不掩饰其好战的立场,扬言必要时会按下核按钮发动核战争,即使这意味着“全球毁灭”,她也声称此举是“首相的重要职责”。 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特拉斯歇斯底里的狂妄言论?全球核战争风险是否已然加剧? 资料图: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来源:环球网) 周宇婷: 在英国保守党党首选举期间,作为候选人的特拉斯为了给自己拉票,经常口出狂言,声称如果成功当选新一任英国首相,可能会正式给中国贴上“威胁”标签。我们知道,这并非特拉斯首次针对中国大放厥词。自从特拉斯成为英国外交大臣以来,对中国的态度一直十分强硬,曾高调叫嚣要“武装台湾”,并要联合更多的国家来应对中国逐步上升的“有害影响力”。对此,有网友评论说,特拉斯无法解决英国国内严重局势,却一味颠倒黑白、虚张声势,靠着“碰瓷”中国的种种谎言骗取选票。一南教授,如果这样一位政客出任英国首相,将会给中英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金一南:我个人感觉,特拉斯的这个表态,是主观严重超越客观。特拉斯主观上觉得英国是整个宇宙的主人,但是从客观来看,英国的政客却连一个英伦三岛都治理不好。 英国现在处于30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期,而英国政客此时还在咄咄逼人地攻击别人。如果有人认为,仅凭特拉斯一个人就能影响英国与中国的关系,那就太高估特拉斯了,就像特拉斯女士太高估自己一样。在今年4月份的g7会议上,特拉斯说,虽然中国经济体量很大,但是我们g7成员国的经济体量加起来,就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50%以上,我们对付中国绰绰有余。特拉斯女士太能吹牛了,她以为她能代表g7吗?g7的那几个国家都听她的话吗?她一发话g7的国家就一呼百应了? 近年来,英国产生了一批这样的政治家,他们的特点是个人极度膨胀,包括现在还在任上的约翰逊首相也是这样。最近有记者问特拉斯,法国的马克龙是英国的朋友还是对手?她说,我也不知道马克龙到底是朋友还是对手,要听其言观其行。你看,就连英国的近邻、隔海相望的法国,她都恶言相向,就凭她还能把g7的国家团结起来?由此看来,虽然特拉斯这个人讲了很多话,但不要以为她就代表英国,她只能代表她自己!她这种狂妄的态度,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说法,叫不知天高地厚,最后她肯定要吃大亏的。 美国的战略学家基辛格先生和布热津斯基先生都曾发出过感慨,说西方政界现在很难再产生比较像样的战略人物了。我们讲,西方政界曾经是产生过比较像样的政治人物的,但是现在为什么都是类似特拉斯之流的人物,如此浅薄!这是西方政界高层的战略感知和国际视野极大的沦落。对中国来说,特拉斯这种人其实是无所谓的,但是对英国来说不是福音,而是灾难。 资料图:“三叉戟-2”d5导弹(来源:环球网) 周宇婷: 没错,照理说,在竞选的关键时刻,特拉斯应该谨言慎行,但她却满嘴胡言乱语,甚至说出一些惊世骇俗的话来,扬言如果当选英国首相“必要时会按下核按钮”发动核战争。据外媒报道,对于这样一番充满恐怖主义色彩的言论,特拉斯说得面不改色,声称此举是“首相的重要职责”。因此有网友评论,特拉斯想把自己塑造为新一代的“铁娘子”,最终却成了众人心目中的“疯婆子”。一南教授您如何看待特拉斯近乎疯狂的表态? 金一南:特拉斯就是在吹牛皮,英国根本不具备毁灭世界的能力。客观地说,当今世界真正能够使用核武器毁灭世界的国家只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俄罗斯。因为只有这两个国家拥有足够数量的核弹头和足够数量的运载工具。 如果核大战打响,英国将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个核打击对象。因为在所有的欧洲国家里,英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最差。俄乌冲突爆发后,英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态度最坚决,甚至在美国还在犹豫的时候,英国首相约翰逊就拼命煽风点火,怂恿美国加强对抗俄罗斯。约翰逊深知,仅以英国的国力无法对付俄罗斯,所以他想拉大旗,作虎皮。 如今特拉斯狂妄地宣称可以毁灭世界,真是可笑!除了特拉斯的小圈子和一小部分心胸狭隘的英国人,全世界没有谁会相信她的狂妄之言。奉劝英国的特拉斯之流不要再做帝国美梦了,赶快回到现实吧。所以对特拉斯这些非常狂妄的言论,我们还真没必要认真和生气,没有必要,她太高估自己的实力了。 8月29日,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从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中国就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来源:外交部网站) 周宇婷: 另据媒体报道,经过近一个月的磋商和谈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次审议大会于8月2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结束,会议未能就成果文件达成一致。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本次审议大会期间,无核武器国家普遍呼吁,所有核武器国家都奉行“不首先使用”政策,认为这对减少核风险、改善国际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在会议期间两次公开发出这样的呼吁。 在最后文件草案磋商中,在中方要求下,一度写入“不首先使用”的相关内容。然而由于个别核武器国家阻挡,大会成果文件草案未能写入“不首先使用”内容。那么,从美英澳开展核动力潜艇合作,到日本政客鼓噪要同美国进行“核共享”,再到特拉斯扬言“如果必要就按下核按钮”,这种种行径是否意味着全球核战风险已然加剧? 金一南:当今世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核战争爆发的风险肯定会越来越大。…
【布拉格时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主席中亚之行意义重大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总书记罗曼·布拉斯科近日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意义重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是一次旨在降低全球安全风险的外交之旅,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罗曼·布拉斯科表示,这是习近平主席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次出访,是在关键历史节点开展的重要访问。一是,此访恰逢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哈萨克斯坦是中亚重要的十字路口,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项目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美国深度介入俄乌冲突,世界正面临风险挑战。 罗曼·布拉斯科认为,俄乌冲突的紧张局势是美国一手造成的,美方投入越来越多的军力和财力,意图阻止全球化进程。但这一切都将是徒劳的,因为很显然,美元正在逐渐失去其作为决定性货币的地位,美国的霸权时代正在结束。出于同样的考虑,美国也在中国台湾地区挑起紧张局势,试图干涉中国内政。中国政府自然不会放任不管,绝不会允许任何损害国家领土完整的挑衅行为发生。本次上合组织峰会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国际形势背景下举行的。作为地区安全稳定之锚,上合组织正致力于为建设一个和平、稳定、和谐的世界,协调各方努力以应对和克服全球性危机发挥着重要作用。
【布拉格时报】全球海运费用“断崖式下跌”背后,对中国产品及企业有什么影响?
“金九银十”的说法在全球海运业曾经也同样适用,不过在今年的传统旺季,海运市场却遭受阵阵寒流。主要海运航线的运价“断崖式”暴跌,集装箱航运分析师表示,在能源价格大涨和通胀攀升的推动下,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正在拖累航运市场,而这样的跌势很有可能延续至明年。这一变化对中国产品、中国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中国圣诞商品能否按时送到欧洲 上海航运交易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2562.12点,较上期下跌10%,连续13周下跌。在该机构今年发布的35期周度报告数据里,已有30周下跌。 另据波罗的海海运交易所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至美国西海岸航线40英尺集装箱的价格约1万美元,8月价格约为4000美元,暴跌60%,相较于去年最高点的2万美元均价,跌幅超过80%。东南亚泰越航线市场波动较大,由于航线货运需求缺口较大,单周下跌37.1%,即期市场订舱价格大幅下跌,甚至出现少量零运费、负运费的情况。 供应链平台机构Freight Waves的数据表示,目前,在洛杉矶、长滩岛、鹿特丹等全球知名港口很难再看到数百艘船舶大排长龙等待靠泊的情况。截至今年8月29日,洛杉矶港有5.0176万个集装箱,而在去年11月下旬,这一数字高达9.0397万个;当天,仅有8艘集装箱船舶在海上等待停靠南加州附近港口,而去年同一时间,这一数字为48艘。 随着圣诞季越来越近,许多贸易商开始担心中国的圣诞商品能否按时送到。汉堡贸易商尤丹对《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表示,疫情前,他每年都要去中国义乌等地采购圣诞装饰、玩具、自行车等圣诞商品。前两年因为疫情和供应链断裂,生意受到严重影响。今年,中欧海运情况有所好转,海运价格下降,对贸易商来说是好事。坏消息是欧元贬值,商品价格上涨。好在中国物价未出现欧美那么高的通胀。 “尽管欧洲人现在因为高通胀,消费情绪低落,但圣诞节仍要过,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仍很大。”尤丹称,中国商品在价格、种类和质量等各个指标上仍具有很大的优势。虽然调查显示,超过2/3的德国公司预计12月份的交货会出现问题,但他仍认为,按照现在海运的情况,会比去年要好。 从畸高到正常 什么原因导致海运价格暴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丁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美国家通胀率高企,叠加地缘冲突、能源危机以及疫情,使得航运需求大幅萎缩,这是导致全球海运费暴跌的主要原因。丁纯认为,虽然现在的暴跌是将去年畸高的运价拉回到相对正常的水平,“但这意味着海运运费的天价时代落幕了”。 中国国际海运网首席执行官康树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供需间的不平衡导致海运运费暴跌。疫情期间由于供应链断裂,部分国家某些物资出现断供情况,多国发生“囤货潮”,这也导致去年海运费用畸高的发生。今年由于全球经济通胀压力大,需求下降,与此同时,此前囤积的库存市场无法消化,使得欧美进口商减少甚至取消了商品订单,“订单荒”在全球蔓延。 今年8月,沃尔玛公司表示取消数十亿美元订单;此后不久,又一零售商塔吉特表示取消了超15亿美元订单。康树春表示,作为在物流体系中最前端的一环,这些零售商对市场的风向是最敏感的,它们大面积取消订单意味着欧美国家的采购能力、消费能力都在萎缩。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徐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港航大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全球集装箱船约30%处于停泊状态,今年同期这一比例下降至约26%,这说明全球的航运周转能力提升了;另一方面,全球商品贸易对于运力的需求却下降了,因此,运价走低是必然的。 此外,航运巨头大批新船下水则加剧了供需之间的落差。康树春表示,去年畸高的运费让不少船运公司赚得盆满钵满,部分大型航运公司将盈利投入到新造船只上,而在疫情前,全球海运运力已经高于运量。《华尔街日报》援引能源与船舶咨询公司Braemar的说法称,未来两年将有一系列新船下水,预计明年和2024年船队净增长率将超过9%,而集装箱货运量的同比增速在2023年就将转为负值,这会使得全球运力和运量间的失衡进一步加剧。 中企应避免内部价格战 《华尔街日报》认为,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诸多不确定性,在今年的剩余时间至明年,航运费很可能进一步下跌。康树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虽然目前海运运费暴跌,但仍比疫情前的水平略高,综合考虑现在全球通胀率高企、油价飙高、物价上涨等因素,目前的运费价格算是在合理区间内。不过,从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来看,海运运费下跌趋势是肯定的,但跌到什么程度以及何时跌停难下定论。 徐凯认为,去年海运运费的畸高是反常的,而今年的极速暴跌则更为反常,应该是航运公司对市场变化的过激反应。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今年很多班轮公司都有新集装箱船下水,周转运力很充沛,但全球海运订舱需求量却在萎缩。为了维持班轮的货物装载率,船运公司试图以运费为杠杆撬动需求。但市场运输需求低迷的本质是贸易需求萎缩,用降价的策略不会带来任何新的需求,反而会导致恶性竞争,搅乱海运市场的秩序。 “国际海运费用的适度下跌是合理的,但持续暴跌不利于整个市场的正常发展”,徐凯认为,未来海运运费不会下跌并稳定在2019年水平以下,回到略高于或接近2019年的水平是比较理性的区间。徐凯透露,年初时,不少货主为避免再出现一箱难求的情况,与海运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协议价,而现在市场即期运费已远低于签订价格。如果国内海运物流企业盲目跟随降价,不仅会损害货主利益,也不利于长期合作,并且降价也不能带来运输需求的增加,“与其打价格战不如提升服务水平,或者开发速航、集货物流等新业务”。 徐凯还表示,今年出口企业“一箱难求”的情况肯定不会再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给制造业传递盈利的利好信号。在影响企业收益的关键因素中,运费占比极小,通常在集装箱货物价值的1%以内。对于国内出口企业来说,徐凯认为,更重要的是货物的国际竞争力和销量,而欧美经济衰退、通胀加剧,同时去年超订货物还要消化一段时间,购买力下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要解决这一痛点,一是加强区域一体化,提升我国供应链物流的跨国管理能力,打通供应链的堵点;二是要培育更多优秀的中资跨国企业和品牌,提升制造业产品设计、创新研发能力,让中国摆脱只是‘世界工厂’的标签,推动‘中国智造’的高质量产品去吸引更多的国际消费需求。”徐凯说。 环球时报记者…
【布拉格时报】波兰对捷克提出领土要求
今日俄罗斯援引波兰《共和国报》消息称,波兰现任政府已加紧努力,试图以更有利于华沙的方式重新划分波兰与捷克的边界。 今日俄罗斯报道截图 报道称,两国当前的边界是在20世纪50年代确定二战结果之时划分的。当时的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在一些土地上存在争议,而波兰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得的部分。据《共和国报》报道,华沙现在希望得到368.44公顷的土地作为补偿,从而结束长达数十年的边境争端。 波兰和捷克在切申-西里西亚地区的一部分土地上存在历史积怨,两国的边界争端至少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 根据波兰现政府的说法,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在1958年划定边界并进行相应的土地交换后,过多地获得了368.44公顷的土地。边界争端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92年解体后继承给捷克共和国,直到今天都没有解决。 1992年,两国外交部长同意解决索赔问题,并成立了一个波兰-捷克委员会来处理此案,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2005年,捷克政府提出向波兰提供经济补偿,但遭到拒绝。波兰执政党法律与公正党议员雅罗斯瓦夫·克拉耶夫斯基(Jaroslaw Krajewski)9月9日对《共和国报》表示,波兰拒绝捷克2005年提出的通过支付赔偿金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是正确的。 2014年,捷克当局拟定了一份土地清单,打算移交给波兰,但后来又撤回了。 2021年3月,波兰总理马特乌斯·莫拉维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向当时的捷克总理安德烈·巴比什(Andrej Babiš)提出了边界争端的问题,但得到的答复用莫拉维茨基的话说就是“笼统而含糊其词”。 现在波兰议员雅罗斯瓦夫·克拉耶夫斯基出面干预,就此事致信外交部和内政部。 上周,华沙宣布打算起诉德国,要求其赔偿纳粹占领期间的6.2万亿兹罗提(约合人民币9.08万亿元)。这个数字是9月1日(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的周年纪念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估计的总数,但遭到德国政府当天的明确拒绝。
【布拉格时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查尔斯继承王位
这是2016年6月10日在英国伦敦拍摄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新华社伦敦9月8日电(记者杜鹃 许凤)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8日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去世,终年96岁。她的长子、王储查尔斯继承王位。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9月8日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去世,终年96岁。她的长子、王储查尔斯继承王位。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白金汉宫8日说,伊丽莎白二世当天下午在巴尔莫勒尔堡去世,国王和王后定于9日返回首都伦敦。白金汉宫同日发布新国王的声明说,女王的辞世“对我和我家庭的所有成员来说是最悲伤的时刻……我们深切哀悼一位深受爱戴的君主和母亲”。 9月8日,在英国伦敦,工作人员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的告示安放在白金汉宫大门上。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英国首相特拉斯当天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门前发表声明说,女王去世的消息令人震惊,她是“现代英国的基石”。 9月8日,在英国伦敦,工作人员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的告示安放在白金汉宫大门上。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白金汉宫8日早些时候发布了女王身体状况堪忧、接受医疗监护的消息,她的多名亲属随即赶赴苏格兰。当天傍晚,王室工作人员在白金汉宫门前的栏杆上悬挂了讣告,大量民众冒雨前往表达哀思,还有不少人在温莎城堡外敬献鲜花。 这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的资料照片(9月6日摄)。新华社/美联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9月8日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去世,终年96岁。她的长子、王储查尔斯继承王位。新华社记者殷刚摄 伊丽莎白二世在去年4月其丈夫菲利普亲王去世后公开活动明显减少,去年10月住院检查后取消或推迟多项公务活动。今年2月,她确诊感染新冠病毒。6月初,英国举行一系列活动庆祝伊丽莎白二世登基70周年,她因身体不适缺席数场官方活动。本月6日,伊丽莎白二世在巴尔莫勒尔堡任命特拉斯为新首相。王室次日宣布女王推迟一场枢密院线上会议。 9月8日,英国伦敦的白金汉宫降下半旗。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出生,1952年继承王位,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将进入为期10天的全国哀悼期。 9月8日,民众聚集在英国伦敦的白金汉宫外。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布拉格时报】韩国与捷克签订核能合作协议
据韩联社8月16日报道,韩国水力核能公司当日与捷克国营核能研究所、捷克国营核能研究中心签订了有关核电产业合作的三方业务协议。韩国与捷克将在被称为新一代核电站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相关研发、试验、认证,以及大型核电站建设与运营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韩国水力核能公司表示,此次三方协议的签署将成为韩国核电产业进军东欧的契机。
【布拉格时报】波兰和捷克战机将从9月起保护斯洛伐克领空
当地时间8月16日,斯洛伐克国防部发言人卡卡什科娃表示,8月27日将签署关于波兰和捷克从今年9月起联合保护斯洛伐克领空的文件。斯洛伐克的米格-29战斗机将从9月份停止在该国上空飞行。 她表示,波兰和捷克的战机将从本国基地起飞,并在飞行任务结束后返回各自的基地。但是,如果有必要,波捷两国的战机可以在斯洛伐克的备用机场降落。捷克和波兰不会对斯领空进行划分,将根据具体情况由波兰或捷克飞机执行任务。波捷两国联合保护斯洛伐克领空将持续到斯洛伐克订购的F-16战斗机交付。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斯洛伐克就着手准备将俄制的米格-29战机提前退役,而其从美国订购的F-16战机却延迟了交货时间。(总台记者 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