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时报】第六届澳大利亚华侨华人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在悉尼举行

3月26日上午,第六届澳大利亚华侨华人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在悉尼艾士菲市政厅举办,来自澳大利亚各界的华侨华人包括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澳洲潮州同乡会、澳洲中华经贸文化交流促进会、澳洲华人联谊会等社团代表200多人前往现场参加了大典。 狮舞迎拜(摄影 王佳一)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澳大利亚国际文化产业协会、澳大利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爱而思文化协会等社团共同举办,得到当地华侨华人的大力支持。拜祖大典举办六年来,一直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为中澳经贸合作、文化交融搭建平台,是澳华侨华人重要的文化盛典之一。 澳大利亚国际文化产业协会常务副主席、悉尼中国非遗馆常务馆长杨洋宣读了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兼中国驻悉尼旅游办事处主任肖夏勇发来的贺函。肖夏勇指出,“三月三,拜轩辕”是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同传统。希望主办单位与广大旅澳侨胞一起,同心同德,凝心聚力,持续把澳洲华侨华人恭拜轩辕黄帝大典打造成澳大利亚侨界具有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文化名片,为促进当地侨社和谐、增进中澳民间友好发挥积极作用。 澳大利亚国际文化产业协会常务副主席、悉尼中国非遗馆常务馆长杨洋(摄影 王佳一) 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李国兴表示,恭拜轩辕黄帝活动,已成为海外华侨华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统。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华侨华人在澳应倡导文明和谐、团结共荣,并祈福中华,祝福世界和平安宁。 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李国兴(摄影 王佳一)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澳大利亚国际文化产业协会主席、澳大利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席杨志唯饱含深情地恭诵了拜祖文。 澳大利亚国际文化产业协会主席、澳大利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席杨志唯(摄影 王佳一) 新州前上议员何沈慧霞、澳洲中华经贸文化交流促进会执行主席陈星惠、史卓活市市议员蔡定杰等在致辞中对此次拜祖活动表示祝贺和支持,并表示对澳大利亚华人社区发展、中澳文化交流互动等充满期待。 嘉宾持书法长卷合影(摄影 王佳一) 拜祖大典进行了狮舞迎拜、敬献花篮、奠帛进馔、行施拜礼、恭读拜文等议程,表达澳大利亚华侨华人对先祖的感恩和敬仰。期间还有各界华人华侨带来的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歌舞表演,如文化歌曲《梅花有一个梦》、合唱《黄帝颂》和中国舞等。嘉宾还在现场设置的祈福树上悬挂祈福牌,为中华民族祈福,并祈愿全球民众早日战胜疫情。(王佳一)

【布拉格时报】在云中“读空气”的人

10年来广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连续5年稳定达标 488米,阅江西路222号,风速8.167米/秒,PM2.5为6微克/立方米……站在广州“小蛮腰”之巅,一个仅能站下两人的铁屋子里,张金谱一项项查阅着空气“传”来的信息。 很多人不知道,“小蛮腰”身兼重任,钢筋铁骨环绕中,藏着中国最高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梯度站。作为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张金谱会定期到广州塔4个监测点巡检,每个点约巡检2小时。 站在488米广州塔高处,看到的是另一番风云变幻。 塔外,云雾缭绕,飘着零星小雨;塔内,则是水雾凝成的“水帘洞”,大风吹过,豆大的水珠砸下,如果未戴帽子,头发很快就会湿透。 张金谱来巡检的这天,广州平均气温为13—19℃,而在近500米的空中,还要比地面冷5℃—6℃。这样的天气,登上广州塔,感觉“高冷”。 对大多数人来说,坐电梯来到“小蛮腰”488米的观景台,登塔之旅就此结束。但塔顶其实别有洞天,张金谱还要打开两扇门,手脚并用爬上两个高达三米的梯子,才能到达目的地。 这两年,每到岁末或年初,“小蛮腰”都会向市民报告一个消息:“广州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这个消息对一个GDP过2.8万亿元、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的城市来说,尤为不易。 10年前的3月,广州敢为天下先,正式宣布将PM2.5小时实时浓度和日均浓度纳入常规公布范围,与市民一起“读空气”。 10年来,广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在广州塔空气质量梯度监测网等超过50个监测点位数据的支撑下,2021年,广州实现空气质量六项指标连续两年全面达标,PM2.5年均浓度连续5年稳定达标,在今年1—2月,广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8.3%。 一场会面 记不清是几年前,台风登陆前夕,巡检运维工作人员陆敬熙和同事刚开始检查,被大风“吹”回站房里。 那时因台风将至,陆敬熙打算提前对广州塔的空气监测设备进行检测,进行预防性保护,主要检查站房环境、监测仪器、清理采样设备的积尘。 他以为是一次常规检测,但没成想,大风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 当时,陆敬熙正在488米高的空气监测站检查仪器,刚一开站房的门,狂风就呼啸着冲入,陆敬熙连忙退回站房里,风把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大风割面之感,陆敬熙仍心有余悸。 忐忑不安中,在仅能站下两三个人的站房里困了近一个小时后,风速减弱,陆敬熙和同事才得以出去。 众所周知,随着高度上升,风力也会加大。曾有研究人员在2011年台风“海马”影响广州期间,测试广州塔风速,其最高可达14.33米/秒,这一风速已经达到7级,在这样的风速下,人步行都十分困难。 在这样的高度下建设空气质量梯度监测网,起源于广州官方和民间的一场会面。…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广州力争2025年率先建成“无废城市”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广州市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下称《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城市发展准则,建设美丽中国广州样本。 到2025年,广州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城市病问题缓解,城市整体性、系统性和生长性增强。城市人均绿地公园面积将达18平方米,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100%,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率先建成“无废城市”,努力成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范例。 一盘棋统筹规划绿色发展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广州本就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水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广州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与提升超大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紧密结合,从垃圾分类、碧道建设、污染防治,到打造绿色社区、绿色廊道、美丽乡村,广州正不遗余力推动城乡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全市城市治理扎实推进:空气质量全面达标,PM2.5平均浓度保持国家中心城市最优;16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海珠湿地二期、三期建成开园,海心桥、“空中云道”对外开放;建成碧道821公里……广州将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作为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 面向未来,广州以《公开征求意见稿》为绿色发展新纲领,更加注重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以及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升。接下来,广州将以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方法等方面为抓手,逐步实现城市绿色发展近、远景目标。 《公开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到2025年,广州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城乡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一网共治”,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其中,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将提升至85%,率先建成“无废城市”,光伏覆盖率力争达50%,成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范例。 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碳排放达峰后稳步下降,人居环境更加美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广州建成全球超大城市绿色发展标杆城市。 根据《公开征求意见稿》,广州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将以“一盘棋”统筹规划、设计、管理,形成城市绿色发展、现代化治理“组合拳”。文件从构建大湾区绿色发展协作机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花城、建设岭南特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等方面,全面解构广州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路径。 同时,《公开征求意见稿》将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设绿色智慧韧性交通体系、实施工程绿色建造等为重点突破口,提出不断完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支撑,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一网共治”。 近年来,结合城市建设领域相关切入点,广州市住建局持续探索绿色社区建设,严格规范大型公共建筑能源消耗,提升绿色建筑覆盖比例,从社区营造、工程施工、建筑设计、城市运营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城市建设绿色转型发展,为宜居花城增添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 今年目标创建超千个绿色社区 一进到白云区黄石街高尔夫花园社区,满眼皆见绿意盎然的植被,它们在小区中见缝插针式的生长,让城市建设的留白区域充满生命力。结合自身实际,高尔夫花园社区积极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从社区空间布局、环境美化、物业服务等方面,以服务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绿色社区创建全过程,不断提升社区品质和人居环境。 道路路面平整、社区商业发达、垃圾分类有序,高尔夫花园社区通过完善“软”“硬”件设施,建立起整治与提升结合的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先后获得容貌示范社区、宜居社区等称号,成为绿色社区的典型实例。 绿色社区倡导环境保护和居民共同缔造,去年广州市以1594个社区为基数,按照到2022年底70%以上社区达标绿色社区的要求,全市要逐步创建1124个以上绿色社区,其中2021年、2022年两个年度分别应创建736个、388个以上。根据广州市住建局公示结果显示,去年广州市共认定创建绿色社区787个,超额完成了当年任务。 绿色社区将生态、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带入千家万户,广州市结合垃圾分类、设计师下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便利生活圈打造等统筹推进,致力形成“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绿色社区创建模式。《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倡因地制宜推进社区环境品质、功能设施、便民服务水平综合提升,完善“家门口”服务体系。 从城市整体环境层面来看,广州将加大力度推广绿色建筑,鼓励建设绿色农房。一方面对既有建筑实施绿色化改造,推进节能宜居综合改造模式;另一方面,广州正积极推动《绿色建筑三年行动计划》《绿色建筑十五年规划方案》出台,进一步探索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约束机制,推广发展低能耗、零碳建筑。《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广州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将达100%,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超50%。 事实上,早在2021年3月,广州市住建局便依据《广州市能源资源节约总体方案》,对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进行限额管理。 值得期待的是,目前,广州已制定完成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确认指引,正同步分批次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诊断工程,依据每个公共建筑用户年度耗能,规范并明确其耗能限额和压减任务量。 对此,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李晓晖认为,一部分人错误地将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对立,过度强调城市运营成本的提升,诚然,绿色化转型在短期内或将造成维护运营成本提升,但从城市全生命周期运营来看,综合考虑建筑运营期降低的能源成本、节约碳排放治理等成本,前期增加的转型成本可以实现平衡。…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湛江赤坎发力打造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文物+旅游”留住古商埠“烟火气”

随着天气转暖,湛江赤坎“三民路”老街近日热闹非凡。数百米长的老街集市,集合各类民俗手作、文玩珠宝,还有乐队街头驻唱,令行人流连忘返。居住在附近的林女士,时常来探访这条老街。她说,在这里,古商埠与新生活方式融汇共生。 赤坎老街拥有繁荣的港口商埠旧址,为赤坎古商埠的历史见证。近年来,赤坎区大力建设湛江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迎合湛江市旧城改造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为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打造魅力新赤坎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 作为湛江法式建筑群和南粤骑楼式建筑群的集中地,至今,古商埠仍保留着传统民居、南洋、法式、欧式等风格建筑。 如何平衡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对此,赤坎区把古商埠活化利用纳入《赤坎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微改造”方式,科学谋划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 赤坎区积极探索“文物+旅游”模式,推动陈明仁将军旧居、广州湾历史民俗馆纳入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设计人文一日游、古商埠一日游、红色旅游等旅游线路,丰富游客体验。 街区旅游标识系统、赤坎一机游小程序平台、电子导航触控一体机、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停车场……随着赤坎旅游热度的暴涨,该区因势利导,推动街区活化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在赤坎老街,常常见到一些“熟面孔”,他们四处奔走,带领游客穿梭于街头巷尾之间。为了令游客拥有更好的体验,赤坎区中山街道打造了一支以党员干部、本地居民和学生为主的志愿者服务队,并在老街水井头设服务岗,为游客免费提供导游、讲解服务,传播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的魅力。(南方日报 傅晓冰)

【布拉格时报】江门首趟中老班列开通运行 对接东盟国际市场

3月16日,“江门号”中老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通运行,标志着江门北站正式接入东南亚泛亚铁路网,开辟了江门市乃至珠西与东盟经贸往来的陆路新通道。 当天上午11时许,伴着洪亮的汽笛声,满载着空调电器、活动板房配件、联塑管等“中国制造”货物的班列从江门北站启程出发,将通过广珠铁路、南昆铁路等铁路段途经云南昆明,由磨憨边境口岸经中老铁路,直达老挝首都万象,全程约2400公里,预计7天抵达目的地。 作为江门首趟中老国际货运班列,“江门号”通关效率显著提升。“通过指导企业‘提前申报’,在江门北站即可完成申报、查验、放行等业务。”江门海关相关负责人说,海关为“江门号”承运的货物办理出口转关手续,让出口货物在始发地完成查验并施加集装箱封志,列车到达磨憨口岸后,海关工作人员仅需对封志进行核对就能快速验放货物出境。(南方日报 任龙 袁佩如)

【布拉格时报】“侨都预制菜”首批菜品“江门十二菜”上桌

“侨都预制菜”首批菜品“江门十二菜”日前正式亮相“上桌”,标志着江门预制菜产业迈进实质性发展阶段。“江门十二菜”包含三大系列,分别是养生陈皮系列、马冈鹅系列和侨都特色系列。其中,养生陈皮系列包含陈皮水鸭汤、陈皮八宝鸭和陈皮对虾;马冈鹅系列包含古井烧鹅、马冈豉油鹅、盐焗马冈鹅和卤水鹅掌翼;侨都特色系列包含台山烤鳗、豉油麻黄鸡、台山金蚝、醉美台山蟹和侨乡裹粽。南方日报 黄文生 江轩 摄影报道

【布拉格时报】广东发布“助企25条” 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广东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下行影响,当前广东省内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然面临经营成本上升、市场开拓难等问题。《政策措施》将帮助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支撑广东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政策措施》立足广东省实际,兼顾纾困帮扶和创新发展两大任务,从七个方面提出25条具体措施、68个政策点。其中,降成本措施3条,市场开拓措施3条,权益保障措施3条,融资措施5条,人才支撑措施3条,创新措施4条,个体工商户精准扶持措施4条。 在降低成本方面,广东继续实施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继续实施失业保险浮动费率等政策,预计今年减少企业缴费成本约175亿元。今年,广东还将新设立助企纾困专项资金,对制造业小型微利企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按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难题。 《政策措施》提出,支持银行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市场化续贷、展期,加大供应链融资支持和上市挂牌服务力度等。进一步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省对国家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实施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服务方案,5年内力争推动300家中小企业挂牌上市。 对于加强企业权益保障,《政策措施》提出,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强化款项支付监督和约束惩戒,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针对个体工商户的个性化需求,广东还制定了4条精准扶持措施,包括试点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登记、加大对“个转企”支持力度、提供更多信用贷款支持以及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南方日报 彭琳 许宁宁)

【布拉格时报】广东侨村推介:中山市南区街道曹边村

曹边是广东省中山市著名的侨乡,位于南区街道西南部,有着950多年历史的美丽乡村,村中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自建或捐赠的侨房、碉楼等老建筑60余座。自清末起,曹边村民便跨出国门,他们的踪迹遍至澳洲、美洲,现今仍有2000余名梁氏子孙侨居海外。作为中山市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这里走出了香山立县发起人梁杞、“广东最后一个状元”梁耀枢,还有中山市首个华侨捐献的现代学校——曹边学校和屹立于田野之间独树一帜的古炮楼、武侯庙、状元牌匾、古碉楼等等,尽显侨乡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曹边村依托“侨乡文化+产业+旅游”的模式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把乡村提升发展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打造特色精品村。南区街道先后投入3100万元,在曹边村连续4年开展三期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村容村貌和乡村产业大幅提升,村集体收入由100多万增至500多万。 一直以来,曹边侨胞乡贤始终情系桑梓,心怀故里,热心为家乡的各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累计参与捐助教育、卫生、文体、生产生活、社会事业等共623.89万元,已捐建曹边学校,华立大街,文化展馆、梁杞古墓、梁杞公祠等一批。同时,曹边村立足侨乡本色,举办“梁粉节”“侨文化节”“荔枝文化节”等系列特色活动,打造曹边村史展览室、侨胞之家综合性场馆、曹边侨苑、广东侨界人文社区示范点(曹边)服务阵地和良都侨苑的基层服务点等,不断增进海外乡亲与家乡的联系。  

【布拉格时报】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超2万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并提出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 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同时也是经济大省、开放大省,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21年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达2.04万亿元,增长16.3%,位居全国前列。 新机遇 沿RCEP而上,拓“一带一路”市场 “乘着RCEP‘快车’,我们的预制菜产品出口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日前,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拿着新鲜出炉的RCEP项下优惠原产地证书说:“凭借这些‘纸黄金’,我们的预制菜可以信心十足地走向全世界。”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广东“近水楼台”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沿着RCEP而上,广东外贸企业通过拓展“一带一路”市场也将获得新动能。 以湛江海关为例,协定生效首月,该关便为湛江水产企业分别出口到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RCEP国家的货值179.2万元预制菜产品签发了优惠原产地证书。凭借证书,这批产品将在进口国享受零关税待遇。 不仅如此,1月26日,中国—乌拉圭海关AEO互认安排正式实施,也为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 乌拉圭是积极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贸易伙伴。以广州海关为例,该关关区企业2021年对乌拉圭进出口总值达15亿元,同比增长62.87%。中乌AEO互认安排实施后,两国AEO企业货物将在通关中享受较低单证审核率、降低查验率、优先查验、指定联络员沟通解决通关问题、非常时期优先通关等互认便利措施,进一步降低港口、保险、物流等贸易成本,进出口供应链更加安全顺畅。 “我们一直有意拓展乌拉圭市场,但受疫情影响,目前只有两个代理商是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乌拉圭市场的占有率不大。”广州海葳特科技有限公司报关主管刘丽琴说,中乌AEO互认实施对公司的发展是一针“强心剂”,两国诸多AEO通关便利可为公司节省不少通关时间和物流成本,“将帮助我们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更好地拓展国外市场”。 新通道 打造“一带一路”立体化物流网络 随着一声长笛鸣响,满载集装箱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下称“广州中心站”)缓缓驶出,经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奔向万里之外的波兰马拉舍维奇。 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于去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广州中心站,北接白云机场空港的综合保税区,南通南沙海港的自贸试验区,未来将实现通过铁路直达海港、空港,形成“空、铁、海”三位一体的物流体系,推动中欧、中亚、东南亚、南亚等贸易通道在粤港澳大湾区有效贯通。 100多公里之外,南沙港进港铁路也于去年底正式运营。首批南沙港进港铁路货物为江西某公司进口的木材,总重达855吨。自泰国、加蓬启运,通过国际货轮运抵广州南沙港,随后搭乘南沙港铁路列车发往国内。 “立体化的物流网络、多种运输方式、便利化的海关措施、良好的口岸营商环境,给我们不断拓展业务的底气。”广州市海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经理黄建龙说,以该票货物为例,以往需要通过海运转公路运输,或者海运路再转铁路。“现在南沙进港铁路开通,至少减少了3天运输时间,大大降低了仓储物流成本。随着进港铁路顺利运营,南沙港区将实现中欧、中亚班列与国际海运的对接,打造海铁跨境运输模式,广东“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南方日报 昌道励 陈晓)  

【布拉格时报】捷克总统泽曼就东航客机失事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慰问电

据捷克总统府网站消息,3月22日,捷克共和国总统米洛什·泽曼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慰问电。全文如下: 主席先生, 惊悉中国东航客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山区坠毁,100多人遇难,我深感悲痛。 在这个动荡的时刻,请允许我代表捷克民众和我个人向您和遇难者家属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此致,捷克共和国总统 米洛什·泽曼   Prezident republiky Miloš Zeman zaslal v úterý dne 22. března 2022 kondolenční telegra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