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图 中华会馆场景 五仙门发电厂的故事专题展 广州华侨博物馆于6月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广州华侨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利用百年老建筑建设的华侨专题博物馆,馆址建筑就是展出的最大文物。1901年,英商旗昌洋行在五仙门开办粤垣电灯公司,俗称“五仙门发电厂”。1909年,粤垣电灯公司由官方和华侨为主的民间商人合力赎回自办,1920年该公司变成完全商办,可以说早在一百年前,这里就与“侨”结下了“不解之缘”。 该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近5000平方米,展陈以“广州华侨华人与历史贡献”为主题,融入“云山、珠水、木棉、骑楼”等元素。过去一年里,通过试运行及意见征集,不断优化提升馆内的展陈,最终展陈以由“华侨史话”“家国情怀”“情暖侨心”“记住乡愁”四个部分和“五仙门发电厂的故事”专题展组成,全方位展示了广府华侨华人的突出贡献,讴歌了广府华侨华人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和念祖爱乡、造福桑梓的赤子情怀,彰显广府区域特色、华侨特色、文化特色。(宗禾)
【布拉格时报】潮州单丛茶种随神舟十三号漫游太空后回家栽种
潮州古城牌坊街上摆起“潮·工夫茶宴”。南方日报 吴彬 摄 5月21日-22日,2022年“国际茶日”中国主场活动暨“全球云商茶会”与2022潮州工夫茶大会在中国茶乡——潮州市相继开幕,海内外茶人在线上线下“云”举杯、共品茗。 潮州市作为凤凰单丛茶的原产地,是中国工夫茶的重要传承地,也是不可多得的集茶叶、茶器具、茶食品生产、茶旅融合为一体的茶文化胜地。近年来,潮州市着力建设“凤凰山茶旅走廊”,通过“一片叶子”和“一条走廊”带动乡村振兴和村民致富增收,茶产业的发展也推动潮州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全球的茶香盛宴在潮州拉开帷幕 在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推动下,“国际茶日”这一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于2019年成功设立。2020年以来,中国农业农村部连续在每年5月21日举办“国际茶日”活动,秉承“茶和世界•共品共享”的主题,深化国内外茶文化交融互鉴。 今年,这场全球的茶香盛宴就在潮州拉开帷幕。 在活动现场,不仅举办了“全球云上茶会”,同时,围绕潮州工夫茶“天地人”的核心主题,在牌坊街摆起“潮•工夫茶宴”,市民坐着竹编椅,在袅袅潮音中悠然喝着工夫茶,体现了“潮州工夫千万家”的特色。 同时,还有潮州工夫茶论坛、2022潮州工夫茶冲泡大赛、2022凤凰单丛拼配大赛、2022凤凰单丛茶茶王争霸赛、美丽茶园+潮州旅游线路发布会等异彩纷呈的活动陆续开展。 驻留太空时间最长茶种成功种植 随“神舟十三号”飞船奔赴太空的潮州凤凰单丛茶茶种,如今已回到家乡栽种。活动当天下午,随着一场凤凰单丛茶太空茶种种植仪式及立碑活动的举行,这批太空茶种在瞩目下顺利“扎根”凤凰山。 记者在活动中了解到,2021年10月16日,一批凤凰单丛茶茶种作为“天选之种”,通过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载神舟十三号进入浩瀚太空,历经183天回到地球,于2022年4月16日在京开舱取出。这是凤凰单丛茶茶种首次参与航天育种工程项目,也是中国目前驻留太空时间最长的茶种。 航天育种是一种高效的育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强烈的宇宙辐射、复杂的电磁环境和太空微重力等多种因素对种子进行诱变作用,使其发生基因变异,具有基因变异频率高、基因变异时间短的特点。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志强告诉记者:“我们期待这批太空茶种能有不同的变异,比如增强抗病性、产生新香型、提升茶产量等,在经过专门的培育和研究后,能够形成有明显优势的凤凰单丛新品种,进一步推动潮州凤凰山、广东省乃至国家茶产业的发展。” 广东茶叶消费量占中国1/10 广东产茶历史悠久,粤茶文化源远流长,目前,广东省茶园面积达117万亩,茶叶年产量达13万吨,茶叶消费量约占全国1/10、流通量约占全国1/5,广东已成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第一消费大省和第一流通大省。 而潮州作为广东省典型代表茶区,是国内乌龙茶四大产区之一,是中国工夫茶的重要传承地和工夫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国内最具特色的小众茶——单丛茶的原产地。目前,潮州拥有凤凰镇、浮滨镇等5个万亩茶叶专业镇,100多个茶叶专业村,已取得“凤凰单丛(枞)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公用品牌。(羊城晚报记者 蚁璐雅)
【布拉格时报】广东美丽侨村: 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赤水塘村
赤水塘村牌坊 村史侨史馆 赤水塘村旧商业街 赤水塘村坐落于肇庆市回龙镇西北部,占地1.05平方公里,人口625人,旅居澳洲875人。赤水塘村始建于明朝初期,因吴氏先祖吴其进从金利竹洲迁入而形成,居民均为“吴”姓。赤水塘村侨乡建设风貌突出,特色明显,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保留了龟背巷、碳格巷、古井、锅耳屋、书室、侨胞别墅等古建筑,至今保护完好。其中吴氏宗祠(至德堂),主要由海外华侨捐资建造,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赤水塘建有“村史侨史馆”,详细记载了以前村民或侨胞出国前的生活生产情况。据记载,一百多年前,赤水塘村已有不少村民离乡别井前往澳洲和南洋一带寻求机会。 近年来,赤水塘村将“侨”文化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加大对侨胞别墅等古建筑的修复保护力度,以彩绘为产业导向,把旧村打造成古村落休闲观光旅游区,把新村打造成彩绘区,两个区互相促进,有效推进农产品、休闲旅馆、农家乐等产业共同发展。(宗禾)
【布拉格时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资料图 世界夜景卫星图上,粤港澳大湾区灯光璀璨,熠熠生辉。这个包括香港、澳门及珠三角9市的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万,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从协议规划到蓝图铺展,再到生动现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正式启动建设近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增长约2.4万亿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基础设施“硬联通”,覆盖11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伶仃洋上,一桥飞架香港、澳门、珠海三地,如同一条海上巨龙。港珠澳大桥的出现,让港澳正式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打通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道路交通网。 以南沙为圆心,粤港澳大湾区的“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越联越通: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四网融合”,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驶来;高速路网跨江达海,大湾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972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1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国内外主要城市群中位居前列……广佛、深港、珠澳三极之间,1小时左右即能通达。 “新横琴口岸开通后,从澳门开车到横琴的公司,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先皓科技创始人、在横琴创业的澳门青年蔡渊博说。如今,三地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一站式通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便利通关模式,让2/3的出入境旅客通过自助方式通关,基本实现排队不超过30分钟。 规则机制“软联通”,积极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变“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 “我一直希望能进行内地人民币产品投资,‘跨境理财通’让我切实体验到大湾区金融互通的便利。”2021年10月19日,香港居民邝女士在工商银行南沙分行帮助下,联系到家附近的工银亚洲鲗鱼涌分行,成为“跨境理财通”业务的首位客户。 从“深港通”到债券“南向通”,再到“跨境理财通”,从港澳建筑工程和专业人士跨境执业到商事登记跨境通办,再到首批“湾区标准”清单涵盖食品等23个领域70项标准……粤港澳积极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规则机制“软联通”向纵深推进,“制度之异”正变为“制度之利”。 整个大湾区在一点一滴积累量变:港澳研发机构在广东可以享受与内地机构同等待遇,广东财政的科研资金可以跨境直接拨付港澳机构使用,大型科研设备可以24小时预约“即报即放、到厂检验”通关……一项项体制机制障碍被破除,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更加畅通,粤港澳三地正从合作迈向融合。 三地百姓“心联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正在形成—— “大湾区的机遇越来越多,舞台越来越宽广。”澳门青年律师黄景禧从珠海横琴总部大厦向外眺望,窗外一边是横琴,一边是澳门氹仔岛。来横琴创业两年多,他合伙创办的律师事务所已发展到近70人。 从广州南沙到深圳前海,从珠海横琴到佛山……港澳青年到内地创业蔚然成风。数据显示,广东已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过23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达3400余人,在广东纳入就业登记管理的港澳居民已超过8.51万人。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百姓“心联通”汇聚磅礴力量,是大湾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粤港澳大湾区,港澳居民及随迁子女同等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政策落地实施;“港澳药械通”试点实施,大湾区内地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按规定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湾区社保通”政策落地,截至2021年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达27.92万人次……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正在形成。 乘风破浪,勇立潮头。粤港澳三地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正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铸就新的时代辉煌。(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烁…
【布拉格时报】捷克外长感染新冠 与访捷印度外长举行视频会谈
参考消息网6月6日报道据俄罗斯卫星社莫斯科6月6日报道,捷克外交部长扬·利帕夫斯基表示,由于感染新冠病毒后进入自我隔离状态,与到访捷克的印度外长苏杰生举行了视频会谈。 利帕夫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由于感染新冠病毒后进入自我隔离状态,但现代化技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感谢印度外长苏杰生到访捷克。”
【布拉格时报】捷克前副外长:瑞典芬兰加入北约不会有持久安全
6月5日,捷克前外交部副部长彼得·德鲁拉克在捷克媒体上撰文指出,瑞典和芬兰两国都渴望加入北约,但这不会给他们带来持久安全。 德鲁拉克在文章中指出,虽然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可以缓解他们的安全担忧,但从长期看这么做没有益处,而保持中立则有利于两国安全。德鲁拉克说,正是由于在冷战期间保持中立,帮助芬兰实现了繁荣和安全,而瑞典的中立地位让该国在过去两个世纪没有卷入欧洲的重大冲突。 德鲁拉克预计,瑞典芬兰如果加入北约,将严重破坏两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波罗的海地区紧张局势也会加剧。 俄罗斯2月24日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长期奉行军事中立政策的瑞典和芬兰两国立场发生变化。两国在5月18日申请加入北约,但这需要获得北约全体成员国一致同意。 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反对瑞典和芬兰加入,原因包括这两个国家支持库尔德工人党及其分支,支持被土方认定曾发动未遂政变的“居伦运动”等。
【布拉格时报】向星辰大海进发!外媒: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全球影响力的新标志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空间站会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家。 向着星辰大海进发!今天上午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搭载着中国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奔赴太空。三名航天员将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 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继2022年5月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之后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将在轨完成空间站组装建造。 随着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中国的航天梦又抵达了更遥远、更广阔的天际。外媒认为,这次发射是中国航天技术进步和全球影响力的新标志,表明中国发展太空事业的能力与信心正不断提升。 聚焦中国空间站建设 今天,中国航天又一次成为全球焦点。 “在茫茫沙漠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约15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而后,现场响起了掌声。”当中国媒体纷纷刷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消息不久,美联社便紧随其后进行了报道。 美联社报道截图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则将目光聚焦于三名中国航天员。“陈冬曾执行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此次任务完成后,他将成为中国在轨时间最长的航天员,曾执行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刘洋是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而蔡旭哲是唯一的新面孔。”CNN报道称,“对于中国航天员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可以让他们习惯于长期太空生活,并帮助未来的航天员做好准备。”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领命出征。图源:人民日报 神舟十四号飞行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根据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今年完成在轨建造。因此,中国空间站建设也成了外媒普遍关切的“大动作”。 《新印度快报》报道称,“一旦中国空间站建造完成,中国将成为唯一运行自己空间站的国家。”美国彭博社认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将为中国太空成就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像去年中国实现登陆火星和2019年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那样”。 俄罗斯《报纸报》援引航天专家的话称,中国建设空间站有一个深思熟虑的科学计划,空间站有大量科学研究装置以及通用设备。法新社表示,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国际太空合作的重要平台。 海外网友留言截图 “希望中国航天员有一个平安的旅程,并能圆满完成本次任务!”“作为邻国的朋友,我期待他们成功!”……在社交平台,外国网友也为神舟十四号和中国航天员送来美好祝愿。 “超级航天年”硕果累累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30周年。在今年年初中国航天2022年计划表公布之际,外媒就曾表示,中国航天迎来了又一个“超级航天年”。 “根据任务安排,2022年,中国将完成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共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新加坡《联合早报》梳理了今年中国航天的计划。美联社称,中国2022年的发射计划表明,“中国正在加快执行航天发射任务的节奏”。 法国《舆论报》报道称,2022年中国计划安排40余次航天发射任务,这表明中国正在将航天强国作为重要目标,“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科技网站Ars…
【布拉格时报】卢布回涨200%!英媒称俄罗斯正赢得西方发动的经济战
俄总统普京3日表示,西方不必捧杀,也不必转嫁责任,只要对俄制裁还在,那么情况只会继续恶化。 虽然来自美欧等国的经济制裁不断追加,但英国《卫报》近日评论称,俄罗斯正在赢得这场西方发动的经济战。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油价与粮价不断上涨,卢布也在最初下跌后变得愈发坚挺,而美国却陷入十分严重的通货膨胀…… 对此,俄总统普京3日表示,西方不必捧杀,也不必转嫁责任,只要对俄制裁还在,那么情况只会继续恶化。 拜登日前承认,应对通货膨胀已是美国头等经济要务。图源:NYP 美国加紧购买俄油 6月3日,欧盟委员会公布第六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立即生效。其中,对俄石油部分禁运尤为引人注目。 根据这份措施,欧盟在经过艰苦磋商后决定,将在6个月内停止购买俄罗斯海运原油,这占欧盟进口俄原油的三分之二,并在8个月内停止购买俄石油产品。到2022年底,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将减少90%。 虽然通过管道获取俄原油的欧盟成员国可以得到临时豁免,但是这一制裁仍不可谓不严厉。欧盟希望通过这种集体行动对俄罗斯传递欧盟统一的意志。 然而尴尬的是,尽管美国很快对这一立场表示欢迎,但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网站最新发布的数据,美国3月从俄罗斯购买了421.8万桶石油——俄罗斯借此从美国第九大石油供应国攀升至第六位。 换句话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一面不断挥动制裁大棒,鼓动欧盟改变对俄的能源依赖,另一面却放任本国公司大规模增购俄罗斯的石油。 美国此前不断指责印度等国购买俄原油,事实上它自己也在不断增购。图源:BBC 西方制裁搬石砸脚 美欧对俄制裁不断加码的同时,全球基础商品价格不断上涨。 本周,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价格和北海布伦特原油交易价格达到近3个月来的最高点,约为每桶120美元上下。有分析称,鉴于欧盟新一轮制裁的出台等因素,油价每桶还将再上涨15美元至20美元。 这一局面,绝不是欧洲所希望的。 “美国对俄罗斯的石油禁运,导致全球油价上涨。俄罗斯出口的石油变少了,赚的钱却变多了。这是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到解决方法。”德国副总理哈贝克一席话,无疑是欧盟尴尬的写照。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6月2日报道称,俄罗斯今年通过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获得的收入或将达到2850亿美元,即每天能从石油和天然气中赚取8亿美元,这比去年还高出20%。 同时,起初暴跌的卢布不仅收复失地,还愈发坚挺。截至5月下旬,卢布自年初以来已累计上涨20%,较三个月前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低谷回涨约200%。美国彭博社评价道,“卢布是今年全球表现最好的货币”。 卢布币值已回升至俄乌冲突前水平。…
【布拉格时报】不愿再被西方称“火鸡”,土耳其更改了国名,背后藏着一个大国雄心
从奥斯曼帝国走出来的土耳其,在总统埃尔多安的领导下一直在努力扩大和提高其国家影响力。 一个世纪以来,土耳其在英语世界里被称为“Turkey”。但因为“Turkey”还有“火鸡”之意,土耳其也往往被人揶揄为“火鸡国”。 但从本周开始,土耳其不再叫“Turkey”,而是“Türkiye”。 经联合国批准,土耳其在国际场合中正式开始使用新的外文国名。 2023年,土耳其将迎来建国百年,埃尔多安也将迎来大选。这位中东强人一直有着复兴奥斯曼帝国的梦想,土耳其高调更名显然与之有关。 拒绝调侃 官宣弃用“Turkey” “我想通知你,根据2021年12月2日的总统通告……土耳其共和国政府今后将开始使用‘Türkiye’来取代过去用来指代土耳其共和国的‘Turkey’‘Turkei’‘Turquie’等词。” 本周,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收到这样一封来自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的信后,其发言人回应称,联合国接受了这一更名,在收到请求并确保文件合法后立即生效。 土耳其在联合国已经使用上了新的“Türkiye”铭牌。图源:卫报 这意味着,从本周开始,土耳其的官方英文名称不再是“Turkey”,而将同其土耳其语名称保持一致。 从“Turkey”改为“Türkiye”,发音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仅仅只是在单词的结尾多出了一个音节。但对于许多字母表中根本没有“ü”的人们来说,这无疑增加了拼写的难度。 但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看来,更名不仅意义重大,而且非常有必要。 尽管在1923年独立后,土耳其便自称为“Türkiye”,但在英语世界里,更广为人知的名称却是“Turkey”。 然而,正是这个名称给土耳其人带来了烦恼。无论是因为历史原因被误用作火鸡的专有名词,还是剑桥词典中“严重失败的东西”“愚蠢的人”的解释,都足以让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无法喜欢上这样一个国名。 早在2019年12月,他在为土耳其本土制造的电动汽车站台时,就表示应该说它们是“Türkiye制造”而非“Turkey制造”。而如今,随着土耳其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日子越发临近,埃尔多安决心要在世界舞台上用“Türkiye”彻底取代“Turkey”。去年年底,他在颁布的法令中写道:“Türkiye这个词用最好的方式代表和表达了土耳其民族的文化、文明和价值观。” 在联合国本周接受更名请求之前,土耳其就已经开始声势浩大地推广“Türkiye”这个“新”品牌。 今年1月,一段全新的旅游宣传片发布,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著名景点说着“Hello Türkiye”(你好土耳其)。土耳其总统府通讯局表示,发起这项运动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在国际舞台上使用‘Türkiye’作为该国的国家和国际名称”。而接下来,所有自土耳其出口的商品也都将打上“Made in…
【布拉格时报】看!捷克华为公司组织中外员工一起包粽子
6月2日,端午节前夕,捷克华为公司组织中外员工一起进行包粽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