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初,广州台博会在广交会展馆亮相。作为“新秀”,中国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形象展示馆吸引不少目光,馆内集中展示了13家中国台湾青年在穗开办的优秀企业。同时,还展示了众创5号空间等“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海峡两岸青年创业示范点”。 “在广州创业的这些年,不仅得到了场地、资金方面的支持,申请专利时也有一定的政策补贴。”参展的中国台湾青年、粤亚运动俱乐部副总经理陈志勇说。 十年来,广东先后设立9家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累计入驻台青初创企业或团队近500家。2015年至2021年底,全省共举办两岸青年创业活动近1100场次。 融资路演为台企注入源头活水 “从天文望远镜到医用内窥镜,都是我们的业务范围。”作为东莞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孵化的台青企业之一,侑宸光电专攻镜头制造。企业创始人、台湾青年江友斌初入驻基地时,企业的经营范围只有单一类型的镜头。两年来,在各项政策支持下,江友斌将业务范围拓展到光学镜头、光学设备、光学成品等。2021年,企业营业额已突破千万元。 回忆起成长之路,江友斌坦言,这离不开东莞以及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的支持。最初,基地提供的免费办公场地和生活公寓为初创企业节省了大额成本。 更关键的是融资方面的支持。2019年夏天,江友斌参与了“青创新力量 创梦大湾区”双创路演交流活动。当时,在路演现场,江友斌和其他7个项目的负责人轮流发言,用演示文件阐述企业经营和融资现状、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并向台下的投资者表达具体的融资需求。由于投资人看好,活动结束后,江友斌获得了250万元融资。 对于创业企业而言,融资是关键环节。十年来,广东在便利申请、提供补贴之外,还通过各类活动为台青创新创业注入源头活水。 实际上,项目路演不仅能为企业争取资金支持,还能帮助台青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适时做出调整,为未来发展做足准备。 “建议未来深耕一个项目进行标准化研发。例如,将现如今在台企中已经大规模开展的智能巡检进行推广,以快速获取发展增量。”在今年9月初的“台湾青年广东创业行”投融资对接会上,台湾青年赖俊廷收获了专业投资人的发展建议。 赖俊廷所演示的项目,不用写代码就能实现用AI挑选咖啡豆、识别鞋子品牌。“对于企业而言,了解投资人的喜好与市场方向至关重要。”赖俊廷表示。 收获发展建议、明晰前进道路、赢得融资机会……2018年以来,省台办连续五年举办“台湾青年广东创业行”活动。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名台青创客抓住广东机遇,共享创新发展成果。 今年,台青广东创业行还将通过多场对接会,围绕“产业”主题,聚焦半导体、电子信息等台湾优势产业,精选出80个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台湾优秀青创项目进行资源对接,促进项目落地大湾区。 带动更多台青来粤实习就业创业 “创业不能急于求成,要重视学习和积累。”在2022东莞台博会的主题论坛环节,国科创新研究院院长李岳龙现身为在场台青带来一堂创业课。 1999年,李岳龙来到东莞,将这里作为在大陆成长的第一站。昔日挥洒青春的中国台湾青年如今越来越多承担牵线搭桥的角色。“东莞为台企提供全方位支持,是‘做事可以落地’的地方。”李岳龙用自身经历鼓励更多中国台湾青年在粤寻找发展机遇。 石头记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苏一舫也在转变中寻找机遇。“第一次见到长城时觉得非常震撼。”1990年,10岁的苏一舫跟随父亲到北京过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大陆。 十多年来,苏一舫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发展路径:试水“文旅+商业”模式,位于花都的石头记矿物园已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拥抱电商转型,企业所搭建电商运营团队在疫情期间贡献了约三成的销售额。 疫情下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出台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广州的各项优惠政策为苏一舫及企业转型之路提供了便利。“我们没有掉队,这得益于政府始终在伸手拉我们一把。”苏一舫说。…
【布拉格时报】海上“小蛮腰” 高度再刷新
10月4日,黄茅海大桥中塔第23节浇筑顺利完成,高度突破140米(见上图)。至此,黄茅海大桥中、西塔施工进度全部过半,海上“小蛮腰”已长至腰线,预计将于2023年年中实现两座主塔封顶。 黄茅海跨海通道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黄茅海大桥采用三塔斜拉桥设计,其中中塔高264米,西塔高255米,全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径最大的三塔公路斜拉桥。(南方日报 袁佩如 石磊 摄影报道)
【布拉格时报】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揭牌启用
10月1日上午,备受关注的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揭牌启用,2022级4600余名新生及部分教职工将成为首批“尝鲜者”,入驻到面朝大海的全新校区。据悉,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位于华侨试验区东海岸新城塔岗围片区东北角(翠峰路东侧),新校区占地约1571亩,总投资约48亿元。南方日报 余丹 汪祥波 陈史 摄影报道
【布拉格时报】续写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深圳市前海 新华社发(资料图)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 (资料图) 十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奏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激扬乐章,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中华民族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十年以来,广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 改革开放是广东的根和魂,也是广东的使命与担当。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十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广东,都对广东改革开放作出重要要求。从“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宣言,到“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的寄语,再到勉励广东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广东深刻认识自身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责任和使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纲”,举全省之力推进建设。 近年来,广东聚焦协同创新,携手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体系布局建设东莞散裂中子源、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鹏城云脑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港澳共建20家联合实验室,推动1万多台大型科学仪器面向港澳开放,累计跨境拨付财政科研资金3亿多元。 广东聚焦软硬联通,携手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规则机制衔接:顺利建成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等相继开通,“合作查验、一次放行”“一站式通关”等模式广泛推行,“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积极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深港通”“跨境理财通”等创新举措落地实施,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一天办结”,1万多家港澳企业通过便利途径实现登记备案,31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衔接港澳、接轨国际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 加快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支持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广东聚焦示范引领,携手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大湾区正不断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前行。 奋力书写先行示范时代答卷 从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这座崭新的城市,勇蹚“深水区”、敢闯“无人区”,啃下“硬骨头”,始终走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明确了“五大战略定位”,提出了“五个率先”重点任务,深圳自此站上了新的起点、发展迈上了新的层级。 三年来,广东全省动员、全域参与,起而行之、特事特办,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全面落实《意见》部署的56项重点任务,推出了一批重要改革事项,涌现了一批先行示范亮点,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截至今年8月,《意见》部署的56项重点任务中,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14项已经完成,海洋大学筹建等42项取得重大进展,五方面47条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展、多点突破、蹄疾步稳、亮点纷呈的良好态势,深圳先行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三年来,深圳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居亚洲城市第四位;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3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46%。…
【布拉格时报】特蕾西:中国企业展示了专业、开放、包容、温暖的软实力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㊳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38期邀请的是来自英国的特蕾西,她为元泰柬埔寨公司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38期 姓名:特蕾西 国籍:英国 职业:元泰柬埔寨公司副总裁 正值生产旺季,元泰柬埔寨工厂的生产车间里一片忙碌,数百台纺织机高速运转,工人们全神贯注地缝制、熨烫、包装着崭新的衣物。风风火火的特蕾西穿行在不同的操作区域,有时停下来看一看进度,有时摸一摸刚缝好的针脚,微笑着和员工们打招呼。 2004年2月,特蕾西入职东方国际集团下属的联泰控股有限公司,来到设立在东莞的元泰供应链城,担任技术经理。18年过去了,她从中国搬到了柬埔寨,却始终不曾离开联泰这个大家庭。游走于英国、中国和柬埔寨的多元文化中,特蕾西始终游刃有余,这不仅得益于她的开放心态, 更在于中国企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为其职业生涯注入了温暖力量。 中国是我远离故土的另一个家 从一根纤维到最后的成衣,中国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纺织产业链,而特蕾西供职的联泰控股则是这条产业链上的翘楚。经过多年发展,联泰控股已跃居为世界最大的服装制造集团之一,由传统的制衣商转变为新型服装制造与全方位服务提供商。 “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很荣幸能服务于这样一个专业且多元化的组织。”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特蕾西坦言,是联泰教会了她何为“精益求精”。“联泰给了我职业发展的机会,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这里,我有机会参观中国的纺织厂、纱线公司以及客户总部,大大增加了专业知识,提升了专业技能,同时也锻炼了我的领导能力。” “在东莞,我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服装开发、技术和质量团队,打造了堪称世界级的开发中心,那是一段最充实、最令人难忘的岁月。”特蕾西忘不了,团队里的小伙伴在工作时一起拼搏,休息时一起聚餐,那些青春飞扬的岁月被记录在一张张老照片中,至今被她珍藏着。 对于特蕾西来说,在东莞收获的不仅是事业,还有家庭。她在这里成为两个女儿的母亲,进入了人生的全新阶段。“在那一刻,中国成为我远离故土的另一个家。”其间她还爱上了中国绿茶和莲藕汤,早已不是2000年初来中国旅游时只知道长城、兵马俑的“老外”了。她说,“我还是休斯敦火箭队退役篮球运动员姚明的粉丝呢!” 公司的社会责任感让我“与有荣焉” 作为联泰控股的子公司,元泰公司有三个生产基地,分别在中国、菲律宾和柬埔寨。在中国工作数年之后,特蕾西遇到了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新机遇,去柬埔寨开辟新天地。 “当时我正准备回英国,公司却找到了我,说刚刚成立的元泰公司需要一位有经验的高管到柬埔寨工作,希望我能接下这个重任。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我非常兴奋能够成为公司未来战略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工作经历给了特蕾西极大的信心,也增强了她在多元化社区中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为她胜任元泰柬埔寨公司副总裁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便是在疫情持续近三年的情况下,元泰在柬埔寨的生产基地依旧发展迅猛。…
【布拉格时报】丹佐昂:中国企业的项目安全管理在新加坡备受好评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㊲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37期邀请的是来自缅甸的丹佐昂,他为隧道股份城建国际新加坡区域中心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37期 姓名:丹佐昂 国籍:缅甸 职业:隧道股份城建国际新加坡区域中心安全与环境经理 来自缅甸的丹佐昂,从1993年开始就一直在新加坡工作,在建筑和土木工程行业拥有超过30年的工作经验。2010年,他加入隧道股份城建国际新加坡区域中心,担任企业工作场所安全、健康和环境经理。 隧道股份参建项目质量卓越 “2010年我来隧道股份面试时,公司董事向我介绍了公司,并邀请我担任新加坡地铁市区线二期中一个项目的安全经理,这是一项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项目位于现有的地铁站附近,盾构机必须穿过运营中的地铁线。”丹佐昂回忆,就是这份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让他毅然选择加入隧道股份。 加入公司12年来,丹佐昂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努力为公司获得了新加坡人力部和陆路交通管理局颁发的安全与环境奖项。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他参与过的两个地铁项目获得各类安全奖项,并分别实现了超过900万和超过700万的无事故工时,没有出现任何重大事故。 “隧道股份的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在新加坡备受好评。”丹佐昂说,在新加坡,隧道股份是唯一一家在过去10年中3次荣获新加坡承包商最高荣誉——陆交局“承包商挑战盾奖”、4次荣获建筑安全环境卓越奖的总承包商。作为新加坡的一家中资企业,隧道股份已被证明是当地建筑行业最有声望的跨国公司之一。 在丹佐昂看来,隧道股份通过积极参与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和公用事业局的地下基础设施开发项目,为新加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了最好的服务。这些项目质量卓越,至今一直拥有着良好的安全运行记录。 谈及对未来的展望,丹佐昂说,他期待隧道股份继续在新加坡拓展业务,特别是引入其在大直径隧道施工领域内的特有技术经验,进一步助力新加坡轨交网络建设,这是新加坡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期待自己能够在新加坡继续发展职业道路,为现在所在的公司培养更多具有安全管理专业能力的人才。 喜欢看中国武侠电影和电视剧 隧道股份城建国际是丹佐昂职业生涯中的第一家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的经营情况和其他本地企业一样好,而且我看不出有很大差异,因为大多数中国员工与本地人,以及其他外国人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丹佐昂打趣道,加入公司前,他曾考虑过与中国同事沟通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遂萌生了学习中文的打算。“但我没有机会这样做,因为后来我发现中国同事大多数都精通英语。” 在加入隧道股份前,丹佐昂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如今,公司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中秋节,不仅可以参加一些体验活动,所有的员工都会收到月饼和其他礼物。 2019年5月,在新加坡地铁市区线二期C920标项目顺利完工后,丹佐昂参加了公司的团建之旅,来到了上海。“这是我第一次探访中国,也是一次非常有趣的旅行,因为我亲眼看到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在过去几十年间不断发展的成果。”丹佐昂说,让他觉得最棒的是上海中心大厦,它是中国第一高楼和世界第三高楼,体现了上海的活力和现代化。 尽管不会说中文,但丹佐昂非常喜欢看中国武侠电影和电视剧。“周星驰、李连杰和成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演员,他们的大部分电影我都看过。直到现在,我还继续在YouTube 和网飞上观看他们的电影。”丹佐昂说。…
【布拉格时报】欧盟仍未就天然气限价达成一致 多国持反对意见
欧盟能源部长非正式会议12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与会各方普遍同意,在2023年夏天之前开始联合采购天然气并推动节能,但在天然气限价方面——无论是对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实施限价,还是对用于发电的天然气实施限价,各成员国依然分歧严重,未能达成一致。 捷克工贸部长西克拉承认,在应对能源危机方面,各成员国条件不同,规则和利益也不同。他表示,能源市场多年来一直运作良好,如果现在干预市场,不仅需在政治上达成一致,而且还需要采取“有效且无害的”措施。 负责能源事务的欧盟委员西姆松表示,联合采购天然气可以有效避免成员国之间因竞争而抬高价格,并且有助于争取到优惠价格。 欧洲目前深陷能源困局,天然气和电价大幅上涨加剧了通货膨胀,给居民生活和能源密集型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帮助国内家庭和企业应对能源价格飙升,德国此前宣布了一项总额2000亿欧元的能源补贴计划,但此举遭到了很多欧盟国家的反对。 与此同时,要求在欧盟范围内针对能源危机采取统一解决方案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各成员国关于天然气限价却存在较大分歧。法国、意大利和波兰等国支持对天然气限价,但德国、丹麦、奥地利、荷兰等国却持反对意见。
【布拉格时报】二十大专题 | 中共党代会从什么时候开始设立发言人?
中共党代会对外公布信息的渠道有许多且日趋多元,比如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设有发言人。那么,中共党代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设立发言人的?除了举行发布会,党代会还有什么其他信息发布渠道?中新社“问答二十大”栏目邀请权威专家,共同为您解答。 责任编辑:【房家梁】
【布拉格时报】二十大专题 | 中央委员会在两次党代会之间一般会开几次全会?
中国共产党除了每五年召开一次党代会,期间还会召开若干次中央委员会全会。那么两次党代会之间一般会开几次全会?每次聚焦的议题有什么规律?中新社“问答二十大”栏目邀请权威专家,共同为您解答。 责任编辑:【房家梁】
【布拉格时报】二十大专题 | 为什么中共的党代会有特邀代表出席?
中共中央已明确,在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大上,将按照惯例,确定一部分已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党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为什么中共的党代会要有特邀代表?特邀代表和其他代表有什么区别,是否同样具有投票权?中新社“问答二十大”栏目邀请权威专家,共同为您解答。 责任编辑:【房家梁】